“文翁化蜀”里的宽窄文化观

“文翁化蜀”里的宽窄文化观

  • 热   度最近有人想买这个宝贝!


      • 全国快递包邮
      • 支持在线支付
      • 100%正品
      • 7天内退换货

    看了又看

      文翁化蜀不只兴学,还应包括文翁治水,但后者却知之不多。根据《华阳国志》记载:文翁“穿湔江口,灌繁田千七百顷”。又据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引《永康军志》称:“汉文翁为守,穿湔江水,堰流以灌平陆,春耕之际,需水如金,号曰金灌口也。”由此可见,文翁开湔江口对四川人民生产和生活具有极重要意义。文翁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。

    “文翁化蜀”里的宽窄文化观

      经常听说文翁化蜀一词,故事要从西汉蜀郡太守文翁说起。


      文翁在蜀郡逝世后,当地的官民纷纷为他立专祠,岁时祭祀不绝。在彭州新修复的文翁祠内仍然保留传下来的颂褒之联:“东流不尽汉时水,西望长陪秦守祠。”将文翁治水与李冰建都江堰相提并论,功若等同。

      文翁名党,字仲翁,今安徽庐江县人。汉景帝末,经考察提拔升任蜀郡太守。

      行文至此,笔者发现石室与石经虽窄,但承载的中国文化精神却宽。综上所述,我们知道了几个残石成为四川省博物院馆藏珍品之原因所在。因为石经的背后,还有一所历经两千多年的学堂——文翁石室,虽历经战火,却地址不改,不断滋养一届届学子。后蜀石经作为“史上最强教材”留存,离不开背后薪火相传的传承人。

      “文翁化蜀”里的宽窄文化观

    国家宝藏之《后蜀残石经》

      后蜀残石经曾因南宋末年的战乱而散佚,连流传拓本也十分罕见。1965年,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,耗费25万元从香港购回后蜀残石经的宋拓本以及其他珍贵古籍拓本。这些珍贵的拓本现存放于中国国家图书馆,为后蜀残石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

    “文翁化蜀”里的宽窄文化观

     

      石经制作一般需要在内部环境相对稳定、国家经济条件相对富庶的环境下进行。而五代是唐宋之交的“大乱斗”时期,后蜀是五代十国中的一个国家,以成都为国都。身处战火纷飞的五代,为什么偏偏后蜀能刊刻石经呢?

      只有好的经济条件,还不足以成为诞生后蜀石经的理由,还要当时的统治者重视才可以。后蜀皇帝孟昶和宰相毋昭裔都很重视教育,国宝“后蜀残石经”就是在毋昭裔的主张下,请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手写之后刊刻完成的。

    “文翁化蜀”里的宽窄文化观

      在宽广的历史长河中,2019年11月9日,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迎来2160周年校庆。该校是我国唯一一所古今一校,地址从未迁移过的中学。据称,中央电视台《国家宝藏》节目组今年1月曾在成都市石室中学召开“宋拓蜀石经(复制本)赠予仪式”,这也是国家图书馆首次复制外赠后蜀石经的宋拓本。

      2

    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在碑石上刊刻官定儒家经书,被称为“石经”,对于统一文字、推广教育有重要作用。从春秋战国时开始,古人就习惯把经典著作刻在石头上以便永久保留。“书之竹帛,镂之金石”,广泛存在于佛经、儒经等经典的记载和传播之中。

      可见,文翁为官一任,在兴学与治水上造福一方,使蜀郡出现“世平道治,民物阜康”繁荣昌盛景象。

    您还可以查看更多关于的宝贝额...

    暂时没人评论
    在线客服